[xjgcl]的博客:
http://xjgcl.mypm.net
《戴明领导手册》心得体会

威廉·爱德华·戴明博士是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,他对世界质量管理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享誉全球,以戴明命名的戴明奖,至今仍是日本品质管理的最高荣誉。

本书的主题为:经营管理上的转化是必要的,即应当从旧的命令及控制式领导转化为启发式领导。作者指出,这种必要源自许多变化:包括员工的教育水平越来越高,工作中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加,员工常常比主管把事情做得更好。因此,督导性工作渐渐过时了。

下面将此书中自己感触较深的语句摘录如下:

1.      组织中的问题,95%出在系统、流程、方法上,而不是个别员工出了问题。

2.      凡事为一系统,而我们为其中一部分。

3.      新领导能力:

(1)    能以系统来思考并知如何领导系统

(2)    能了解在计划与解决问题等工作上的变异

(3)    能了解我们如何学习、发展和改善,并能领导真正的学习与改善

(4)    能了解人们以及他们为何如此做

(5)    能了解系统、变异、学习和人类行为之间的相依和互动,并能知道某一部分如何影响其它部分

(6)    能给组织以愿景、意义、方向和焦点。

4.      在没有数据的地方,个人主见横行。

5.      沟通不良只是结果,关系不良才是原因。

6.      组织中如果缺少了目的,就成不了系统。系统的目的不清或不一致,就会造成混乱及机能失调。

7.      不要只描述你的产品和服务,而要描述顾客与你交易后所得的好处或能力。

8.      要想基业长青,一个组织的目的必须是利他的,而不是茁壮自己。

9.      资本的最大用途不在于赚更多的钱,而在于使生活更美好。

10.  组织的目的:做值得做的工作。

11.  把系统思考内化为每日例行做法和直觉反射能力,它就会引我们到“顾客优先”心态。

12.  顾客的抱怨是来自上帝的恩赐。

13.  要更好的产出,就必须改善系统、过程和方法。

14.  不要把差错、次品或未做完的工作转送给下一个工作:你的内部顾客。

15.  有了团队合作,主管就可以“无为而治”。

16.  领导者不再只是专家和独裁者,而是必须了解系统,引领系统并能系统地思考。

17.  流程的目的:使人们更容易工作;不必重蹈工作上的覆辙;保证安全作业;更容易训练新进人员;更容易追踪问题原因;去除用不同方法做同一件事所造成的不必要变异。

18.  把顾客需求(关键品质特性)转译成流程控制点(关键流程指标)。

19.  赋予工作意义、目的、方向和焦点,乃是领导角色的精华所在,而这一责任却因为管理者追逐时尚,以及太以自我为中心而相悖离。

20.  与其把不对的事做得好,不如把对的事没做好。

21.  每个人都要思考:哪些是你需要却未能得到的?又有哪些是你得到却并不需要的?

22.  组织若没方向又无目的,元凶为最高主管,如果组织成员没有使命感、目的、价值观或焦点,那不是因为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贫乏,就是沟通不当。员工之所以没方向和无目的,另一可能原因是管理者不坚定:太多方向,做事任性,每日想法、做法不同,使得员工只好以不变应万变。

23.  领导者有一个重要的角色,就是要做先知先觉的梦想家:能暂离每日急事,而利用所收集到的数据,以较为深远、宽广的视野来看事情、局势。

24.  只有标的而无方法是残忍而不人道的!

25.  改善工作需要两种支援:管理支援和技术支援。

26.  作为变革的领导人,必须自视为能汇集“数量上足以成事”的人们,并作为人心之所系的领航者。即要创造终于新理念的成员,使该共同体的需求、希望、不安和新理念更能互通、交流。

27.  数据的一些基本要点:

到处都有数据,处处充满数据。

重要的是决定什么数据够重要,而要加以收集。

开始收集时,要从目的、顾客、安全和最让你受苦的地方着手。

所有数据都有变异。

28.  领导者决定需要去做、去完成什么工作。

主管(经理)决定如何做好领导者必须做好的事。

行政(办事)人员应用主管所设计出的方法,来追求领导者所选定的目的。

29.  凡事要“连问五次为什么”而后已。

30.  七个基本而万用的问题:

为什么?

目的是什么?

要完成它需要什么呢?

顾客会对这嗤之以鼻吗?

你的前提是什么?

你有什么数据?

你的数据从哪儿来?

31.  提问背后的四大改善策略

策略1:计划—执行—研究—行动(PDSA

策略2:标准化

策略3:做!

策略4:七步方法:界定方案—考察形态—确认原因—计划并执行对策—研究结果—新标准化—决定下一步做什么

32.  管理政策系统造就问题系统。

33.  领导者要考虑的适当问题为:我必须在组织的什么地方运作控制点?

34.  领导者该做些什么呢?

(1)    提倡系统思考。这包括全心全意以顾客为先,以及使互依的服务活动和事件流畅化。

(2)    与所有的主管和员工一起工作来控制系统、流程和方法。这些要加以控制,并持续地加以改善。

(3)    追求优异系统的创造及维护。理想为:由一般的人做普通的努力,加上优异的系统,来达到卓越的成果。

35.  各种考绩方式共有的三个缺点:

(1)    行不通

(2)    考绩的焦点绝大多数放在个人上,有时放在小组。两者都是错误的标的。

(3)    考绩是判断而非反馈。

36.  在你有渊博知识之前,不要急着重新设计出新政策。没有渊博知识而达成的共识,也许可能解除当即的痛苦,但反而会对组织造成长期与代价昂贵的后果……而且有些成本(代价)是看不见的。

37.  改善系统时保持的价值观:

(1)    焦点放在改善系统,而非个人的赏罚。

(2)    焦点放在顾客满意,而非管理者的满意。

(3)    不要为了系统局部最佳化,而有害于:顾客,系统的目的,整体系统利益和好处。

(4)    不要因为想治疗,反而越帮越忙。

(5)    不要只奏三角铃的不同旋律(意思是:不能只有改变,却无改善);要从目前的思想模式中跳出来思考。

38.  不成熟(善变)的评价制会造成不成熟的薪酬制。

39.  员工如果士气不振,要调查何以致之。

(1)    打击士气的因素是属于个人的还是工作上的?

(2)    它们是短暂的?或是长期的?

(3)    如果属于个人因素,组织如何协助员工度过此困境?

(4)    如果属工作因素,是哪些因素?公司对它们能做些什么?

40.  分解考绩制建议:

(1)    一开始有些项目看似不相关,可不要轻易略过。不妨与它奋斗一阵子,确定你之所以略过它,是因为它不相关而不是众说纷纭。

(2)    不妨找个局外人作辅导员。因为外人可以协助讨论一些难以启齿或有禁忌的事。

(3)    每一项目都严肃对待。事先大家同意,一旦决定了,就不走回头路。每一问题一旦决定了,都要像“过河拆桥”般义无反顾。

(4)    辅导员的一项任务,就是要确保有真正的共识。每人都要了解问题,了解大家所同意的解答,以及解答所带来的含义。

41.  从“不自觉不胜任”到“自觉不胜任”,这过渡最为困难,可能要花上3年,甚至更久才行。然后我们会达到“自觉胜任”,再进而达到“胜任而不自觉”之境地。此一循环从此会无止息的运作下去。

42.  改变了系统,也就改变了人们的所作所为。而改变人们的作为,却并不能改变系统。

43.  领导者带领组织,必须采取范围小而深耕、有焦点的方法。做事宁少而精实,绝不多而粗陋。

44.  领导者要制定清晰而一致的组织目的,并持续地提醒成员:所作所为的目的何在。

45.  反馈为改善之“母乳”。领导者需要建立起从顾客到组织的持续反馈环。而在组织内部,领导需要促进“以系统及流程为基础”的持续反馈环路的创立与维持。

46.  对于一再重复发生的事情,领导者需要促进标准化,并了解每个人的标准化工作流程,如何与其他流程、及在更大系统适合。

47.  领导者要能不为最近流行、时尚的管理迷思所左右。

48.  领导者必须坚持:“计划”不仅要确认标的与优先序,更要进一步之处达到它们的充分而必要的各种方法和活动。

49.  领导力并非只是权位,而是一个过程。居领导者职位的人的责任,乃是要确保领导的过程落实。

50.  工作场所可以且有康复效果,也可以令人发狂。领导者的工作是要创设有康复能力的环境。

 

附一:《戴明领导手册》目录

1.    我们如何变成今天的处境

2.    新领导能力

3.    系统思考:21世纪领导力的核心

4.    完成日常工作

5.    给予工作意义、目的、方法和焦点

6.    突破式改善

7.    掌握变革:改善、进步和成功的衡量

8.    由善问来领导

9.    不用考绩也可以有高绩效

10.新世纪的领导学

 

附二:戴明“14要点

《十四条》的全称是《领导职责的十四条》。这是戴明先生针对美国企业领导提出来的。从美国各刊物所载原文看,无论是次序还是用语,都各有差异。这可能是因为在十多年的长时间里,戴明本人在不同场合有不同的强调的缘故。不过,文字的精神是一致的。参照不同的版本,可简要地统一成下述条文。
  第一条 要有一个改善产品和服务的长期目标,而不是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观点。为此,要投入和挖掘各种资源。  

第二条 要有一个新的管理思想,不允许出现交货延迟或差错和有缺陷的产品。
  第三条 要有一个从一开始就把质量造进产品中的办法,而不要依靠检验去保证产品质量。
  第四条 要有一个最小成本的全面考虑。在原材料、标准件和零部件的采购上不要只以价格高低来决定对象。
  第五条 要有一个识别体系和非体系原因的措施。85%的质量问题和浪费现象是由于体系的原因,15%的是由于岗位上的原因。
  第六条 要有一个更全面、更有效的岗位培训。不只是培训现场操作者怎样干,还要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干。
  第七条 要有一个新的领导方式,不只是管,更重要的是帮,领导自己也要有个新风格。
  第八条 要在组织内有一个新风气。消除员工不敢提问题、提建议的恐惧心理。
  第九条 要在部门间有一个协作的态度。帮助从事研制开发、销售的人员多了解制造部门的问题。
  第十条 要有一个激励、教导员工提高质量和蔻生产率的好办法。不能只对他们喊口号、下指标。
  第十一条 要有一个随时检查工时定额和工作标准有效性的程序,并且要看它们是真正帮助员工干好工作,还是妨碍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。
  第十二条 要把重大的责任从数量上转到质量上,要使员工都能感到他们的技艺和本领受到尊重。
  第十三条 要有一个强而有效的教育培训计划,以使员工能够跟上原材料、产品设计、加工工艺和机器设备的变化。
  第十四条 要在领导层内建立一种结构,推动全体员工都来参加经营管理的改革。

xjgcl 发表于 2010/2/5 15:51:00 阅读全文 | 回复(0) | 引用通告 | 编辑 | 收藏该日志

发表评论:

    昵称:
    密码:
    主页:
    标题:
公 告
登 陆
日志日历
搜 索
日 志
评 论
链 接
统 计